记得以前参观垃圾转运站的时候,和同学讨论,是应该先提高我们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,还是提高工作垃圾分类丢弃的意识觉悟,最终我们吵起来了,囧!
我们来看下垃圾的生存模式,垃圾回收分类之后,首先有一个步骤是一个分散,大约是将垃圾从垃圾袋里面分散成一个一个的独立体,然后部分地方采用人工方式挑出大件。 接下来普遍是一个风选,就是按照密度分选出纸,塑料,金属等大类,然后选择各种弹跳筛等分选工具,将垃圾分为不同的粒径范围,不同的大小意味着垃圾的有机物等成分不同,然后将初步分类的垃圾进行转运到不同的地方,用于堆肥,填埋或者是焚烧。这样结束垃圾的一生。
那么问题就来了,如何保证垃圾在源头的分类呢?
在源头分类肯定能保证独立处理,比如说塑料回用。这一点日本确实很厉害,就饮料瓶的丢弃都会分为瓶盖,瓶身以及标签。而我们,现在还不能保证从源头可以做到这么细致,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分选完全吗?
就我所知,估计还做不到。那我们怎么办?
但是有个很简单可以做的就是,扔垃圾的时候可以不系垃圾袋口,这样子可以保证他们在后续的处理中是分散的,而不是一个整体,因为有些袋子还真结实呀,尤其是很多人把瓜子壳扔在塑料瓶里,真的大丈夫呢?
此外,尽量不要在垃圾中混入大量的水分,垃圾渗滤液的味道真的不好问,而且处理的麻烦程度也难以想象。 当年专业课没有好好上,很多细节比如所谓的粒径范围不太记得了。可能答题也很偏离问题了。题主勿怪呀!
目前国内大部分情况是,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不分拣全部集中到垃圾中转站,打包压缩后送到垃圾填埋场或者垃圾焚烧场。我们专业的实习任务之一就是参观垃圾处理厂,这辈子不想再去第二次,虽然这份工作想要也进不去。
南京目前是每个小区都分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,但我家是老小区,环卫工人每次只打开一个垃圾桶,一个装满了就合上打开另一个。也有新小区能遵守垃圾分类原则,严格到装完垃圾的袋子也扔进可回收的桶里,但我想这些在源头就被严格分类的垃圾的终点也许还是会相遇,要改变这一现象就目前的国情还很难。